(记者 张燕丽 耿小彦)
1月4日,本区在海派文化中心举行虹口区红色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何建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荣跃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健等15位专家受聘。
简单而隆重的成立仪式后,该委员会第一次专家研讨会随即召开。会上,专家们对本区近期下发的《关于加强虹口红色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就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建设、虹口红色文艺探源的方法和途径、红色文化创新性和现代性研究,以及红色文化建设的宣传和合作机制建设等展开热烈探讨。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教授徐建刚表示,虹口在红色文化建设中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虹口的定位——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要抓住虹口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做文章”“讲故事”,这些资源虽然在虹口,但对于上海乃至整个中国都充满了意义,把红色文化建设做实做强,从而在全国产生影响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何建华表示,红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红色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的理想追求,代表着向上的奔腾的激情。因此,虹口提出要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播,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语境,要用大众易接受的方式加强红色文化传播,使虹口成为上海红色文化传播之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朱鸿召认为,红色文化不能剥离出城市文化、市民文化而看,三者是同向同行的,且红色文化又在这其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是追求卓越的表现。要找准虹口红色文化定位,厘清虹口红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关系,化历史资源为文化优势。虹口加强红色文化建设一定要着眼于整个上海,着眼于国家民族的大背景下、新时代中。
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王锡荣认为,虹口红色文化保护相对完整,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红色资源依然需要抢救。虹口在现有旧址遗址的基础上还可以系统发掘,需要更大的手笔,比如左联不仅要做好旧址保护,还可以继续做大、做出影响力;另外,红色文化如何和“时尚”结合?怎样做得更有流行度,这些也都是虹口在加强红色文化建设中需要多多挖掘的。
虹口是上海“党的诞生地”的重要区域,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荣跃明表示,虹口拥有这么多资源,有责任成为中国红色文化传承的“担当者”。推动红色文化建设,虹口要立足自己的资源,把握自身发展定位;要发挥红色文化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引领作用, 下转2版 (上接1版)凸现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则建议,要挖掘和研究红色文化载体背后的“文化”,要将红色文化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和利用,变得通俗化、感性化、趣味化,融入百姓生活,形成大众化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体验,还应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方法,从而吸引年轻一辈。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健认为,红色文化是从海派文化中孕育而来,同时,它又进一步丰富了海派文化,两者相辅相成。加强建设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做大、做强,直至做成品牌,虹口就要抓住重点,比如重点抓住中共四大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等建设,此外,还要进一步发掘国际性元素等。
根据《关于加强虹口红色文化建设的意见》,未来本区将聚焦重点项目,打造虹口红色文化建设品牌,如打造“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计划对“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及其相关项目进行保护性开发;加大对虹口红色文化名人的研究和展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创作和文艺展演等,让红色文化变成身边看得到、感受得到的文化现象。
成立仪式上,区委副书记洪流向15位专家颁授聘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强主持会议。虹口区党史、文化、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