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娉)
“到公厕倒马桶”曾是家住九龙路149弄的马燕珠近四十年来每天要做的事。不过如今,马阿姨告别了“倒马桶”的生活。这得益于区房管局在今年老旧房屋修缮改造工程中设立的“一平方米马桶”改造项目。
此次老房修缮改造工程修缮面积共计20万平方米,主要针对未进行过修缮整治、未列入旧改计划的里弄房屋,以提篮桥、四川北地区的老式里弄为主。这些弄堂大多建于1915至1936年间,房龄逾百年,房屋设施老化,居民生活不便。
“弹丸之地”实现梦想改造
在马燕珠家,记者看到,底楼公用厨房内,六个黑色大理石灶台整齐地倚着墙面,灶台下是统一安装的米黄色双开门柜子,而墙面和地面全部铺上了白色瓷砖和地砖。马阿姨说:“以前,天花板一角是蜘蛛网,电线绕在一起,墙壁也一塌糊涂。”现在,重新装潢过的公用厨房让“马大嫂们”干起活来方便不少。
更让马阿姨开心的是,家里终于有了卫生间。九龙路149弄的公厕就建在马阿姨所在楼的不远处,几十年里每天来来回回,冲洗擦干痰盂成了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又脏又烦但没办法。”马阿姨说。这次听说可以在家里装抽水马桶,她二话不说就签了施工同意书。马阿姨家是一居室,根据下水道位置,施工人员在房间角落划出了一平方米面积。“他们只用了半天,抽水马桶就装好了。”马阿姨说,“这下彻底少了一件烦心事。”
区房管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老房子空间有限,楼里无法开辟公用卫生间,但考虑到居民们确有实际烦恼。在今年启动老房修缮工程后,特意增添了“一平方米马桶”改造内容。对于房屋相对宽敞的居民来说,只要楼里居民同意,便可为其增设“马桶间”。马阿姨所在的6号楼,就有三户人家装上了抽水马桶,彻底告别了每天倒痰盂的生活。
老洋房修缮“修旧如旧”
此次老房修缮工程,还包括一部分历史保护建筑,其中包括霍山路、舟山路上的一批老洋房。二战期间,这一带曾是犹太难民的聚居地。如今,这些青砖尖顶洋房的房客多为本地居民。舟山路21号至81号5幢房屋连成一体。圆拱门窗,青砖外墙,入口上方有三角形山墙。提篮桥地区工程负责人介绍,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历史保护建筑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施工人员先对原有的青色老砖进行清洁,再勾出白色的砖缝。“由于时间过长,这些老房的山墙出现倾斜。”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插入新的木梁,再用螺丝加固,还原建筑本来面目的同时,险情也一并排除。”
除了房屋结构排险、屋面和外墙面修缮、厨房间改造、卫生设施改造外,此次老房修缮内容还涵盖门窗、上下水、公共楼道、电线、消防喷淋、避雷接地设施、街坊道路、绿化等多项内容。据区房管局预计,整个工程将于年底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