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伟文)
改革触动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司法改革更为大刀阔斧,影响意义深远。为了让改革在奋蹄疾步的同时,又走得扎实稳健,区人民检察院以“三严三实”为标尺,改进作风、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把“三严三实”专题学习教育与深化检察改革试点、推动检察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获得一定成效。
在党员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上,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金建庆用了“老实、坦荡、正派”三个朴实的词汇,诠释领导干部的为人用权之道。随之,全院上下形成“争做老实人”“不让老实人吃亏”的积极导向。在改革过程中,检察官队伍要进行精简。因入员名额有限,该院综合科室人人甘当“老实人”,将首批推荐名额全部让给一线业务科室同志,带头表率、发扬风格,而他们正是“三严三实”思想教育的主体。
知行合一 思想引导实践
“‘三严三实’这把标尺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不论是专题学习会,还是党组生活会,这句话总是提纲挈领地被屡屡重申。
今年,深化学习“三严三实”成为区人民检察院落实改革等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引。虽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但对于三个不同专题的学习,则提出了更高和无形的要求。为了确保学习效果,该院安排每两个月学习一个专题,注重边学边查边改;融入经常性教育,将专题教育融入党组中心组学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积极探索专题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实现同步、有序推进。
在此过程中,“三严三实”的学习效果逐步体现。该院党组领导班子提出的“以上率下”教育学习要求,逐渐演化成为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
“严”字当先 敢于担当奉献
党组领导“严”字当先,把全面推进司法改革作为今年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落实,做到了跨前指挥、敢于担当、以上率下。
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吃透中央、全市检察改革精神和试点配套制度,并有力落实。在市检察院出台《正、副检察长直接办理案件》规定后,该院强调:分管刑检、自侦工作的检察长率先出庭公诉和参与审讯办案,扭转机关领导长期以来通过听取汇报、审批案件等方式办案的做法。
“改革涉及行政、业务通道的分清,薪酬待遇的差异,势必会引起一些思想波动”,区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指出。为此,在制定改革制度的基础上,区检察院研究制定了“学习和谈心计划”,做到制度学习全覆盖、谈心交流全覆盖。党组中心组、检委会带头学习制度,党组成员带头与中层干部、干警座谈,既做好办案领头人,也当好“司改”的思想引路人。
同时,通过检察长作全院动员部署、每周支部集中学习等方法,积极宣传改革目的,纠正干警认识误区。全院思想进一步统一,大家认识到:改革不是单纯提高待遇。任职检察官意味着责任更重,是权责相当、权利义务的统一。参与“三严三实”教育学习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治部、办公室、行装科、纪检监察科等四个综合部门的中层干部,在个人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面前,选择了相信组织、服从组织,让出了首批检察官入员名额,为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检察队伍建设作出了自己的奉献。
“实”字为准 追求客观科学
区人民检察院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要求“做老实人,干老实事”;从谋事创业的角度出发,则要求以“实”字为准,追求客观和科学。
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工作在改革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区人民检察院没有简单地将检察官确认入额工作等同于“就地翻牌”, 而是通过客观数据分析,科学配置检察队伍的组织结构。
通过厘清全院干警的年龄学历、职级职务、岗位经历、专业特长等基础性数据,在全院分层次开展《岗位意向问卷调查》,为开展后续工作提供了一手资料和依据;汇总分析各业务部门近三年办案量、年均办案量、人均办案量等数据,合理配置13个业务部门的检察官岗位数量,制作了权责明确的《检察官岗位说明书》,初步构建起以检察官为主体的办案模式和组织架构;试点过程中,针对原刑检部门青年干警比较集中、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积极引导具有丰富刑检经历的检察员回归一线,配齐配强一线检察官队伍,使检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更契合办案责任制的运行要求。同时,着眼长远、周密部署,全面提升检察队伍的素能结构、合理规划检察队伍的人才结构,对改革后三类检察人员的比例分布情况、跨部门调整情况、过渡期内员额控制情况等进行系统、长期、合理的规划,为优秀青年检察干警的成长进步留足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