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8
信息来源:
2024年3月7日下午,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溧阳路上的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正式揭牌并对外开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强,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吕晓慧,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鹏,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沈嗣全以及来自区房管局、区文旅局、虹房集团、鲁迅纪念馆的相关领导,鲁迅研究的专家、教授和部分区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共同出席活动,见证鲁迅存书室以“数字会客厅”的形式焕新亮相。
在揭牌仪式上,先后发布了“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澎湃阅读行”文化阅读品牌、“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澎湃阅读行”文化阅读品牌专题、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2024年阅读嘉年华计划、“鲁迅 15 分钟生活圈”数字地图。
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沈嗣全和澎湃新闻副总裁、澎湃研究所所长张俊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本次阅读品牌打造为基础,后续还将围绕四川北路街道城市更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三地”建设及宣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鹏和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分别致辞。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强,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吕晓慧为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进行揭牌。
揭牌仪式后,举办了“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澎湃阅读行”第一季沙龙活动。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李浩、虹口区“文化三地”志愿宣讲团领衔人张家禾教授与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完颜丽敏出席沙龙,从鲁迅存书室出发,探究鲁迅阅读喜好、知识图谱对其创作的影响。
“历史文脉遇见数字技术”
鲁迅与上海市虹口区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人生中的最后十年就是在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度过的。在四川北路街道的1.78平方公里内,有着鲁迅故居、鲁迅存书室、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木刻讲习会旧址、内山书店旧址、景云里、拉摩斯公寓等多处带有着鲁迅印迹的文化资源点位。
2024年3月,位于虹口区溧阳路的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在四川北路街道的修缮下以“数字会客厅”的面貌焕新归来。1933年鲁迅先生为了安全起见将6000余册图书储藏于此,鲁迅存书室旧址于1977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和鲁迅小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致力于弘扬鲁迅先生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会客厅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一个集合休闲、阅读、游学等多功能的文化交流空间,成为虹口“文化三地”鲜明亮色的“学习处”和“打卡点”。
依托数字会客厅的全新空间,四川北路街道将联合澎湃新闻举办“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澎湃阅读行”系列活动,打造具有城市人文特色的文化阅读品牌。活动首季的主题为“阅见鲁迅”。从2024年3月开始,主办方将邀请重磅专家学者,围绕鲁迅的作品和生平举办多场沙龙和阅读嘉年华活动。
在“鲁迅小道”的基础上,四川北路街道还将开发“鲁迅15分钟生活圈”数字地图,涵盖景云里、内山书店、公啡咖啡馆等与鲁迅关联密切的重要地标,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名家大师的人文温度。此外,“海派建筑全景图”“城市更新焕新颜”数字地图也将陆续发布,展示城市更新、街区发展的今昔对比,彰显海派建筑特色。
赓续弘扬“文化三地”神韵
虹口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以四川北路街道为代表的区域内,各类文化资源点位在这片土地上星罗棋布。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名人文化、建筑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为切实落实好区委“文化三地”行动计划,实施好“七大工程”,加大文脉传承力度、打响文化品牌知名度,以“文化三地”建设打造城区发展软实力,努力成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核心承载,四川北路街道以“创新引领四川北路提升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坚持文化为魂,正加快建设“文韵川北、活力社区”,着力打造四川北路的“一条文韵长廊”,聚焦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和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两个区域”,构建“海派文化体验活力带”、“建筑文化焕新活力带”、“名人文化聚集活力带”等“三个活力带”,而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作为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全新姿态亮相,让这座“没有围墙的文化博物馆”,不断填充新内容、增强软实力。
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将与木刻讲习会旧址文化会客厅、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书香会客厅以及多伦路街区“虹”讲堂、山阴路恒丰里党史学堂等串珠成链,与中共江苏省委旧址、周恩来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中共中央联络处旧址、左联会址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瞿秋白寓所旧址等连点成片,塑造了城区文化新形象、镌刻了城区文化印迹、彰显了上海城市人文韵味,更好激活了人们从“里弄小巷石库门、梧桐树下小洋房”中的品位生活和城市文化感受力,持续擦亮虹口“文化三地”名片。
城市更新的实践新样本
鲁迅存书室旧址是一幢红瓦灰墙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0平方米,建筑面积386平方米,建于1920年。存书室是二楼东前间,面积20.5平方米,存书时间从1933年3月27日至1936年10月。
四川北路街道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会同区文旅局、区房管局、虹房集团、鲁迅文化基金会、鲁迅纪念馆等多家单位,充分发挥城市更新统筹带动作用,以传承弘扬上海历史文脉底蕴为己任,紧紧围绕“高质量”和“可持续”,坚持修旧如旧、风貌呈现的原则,以高水平、高标准的设计保持历史风貌的连续性、整体性、协调性,从2023年开始对建造于1920年的溧阳路1359-1371号鲁迅存书室旧址所在建筑进行房屋整体修缮。落实专业设计单位对建筑的历史图纸、历史信息、原始工艺等进行了大量详细考证。在此基础上,编制成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建筑的历史信息,通过修墙面、排管线、换设备、做防水等提升居住生活品质;注重在修缮过程中将建筑形象、尺度、比例等方面尽量保持和恢复原有建筑风貌。
四川北路街道和相关部门、单位还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依托“茶香议事、书香文明、花香美丽”的“三香弄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平台,发挥好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协调和居民区党组织的堡垒聚合作用,运用好茶香议事会、项目联席会、楼组恳谈会等多种沟通机制,扩大居民有序参与,解决现实难题、改善社区民生、提升居住品质、延续城市文脉。
四川北路街道还将加快城市更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促进综合区域整体焕新、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公共空间设施优化、历史风貌魅力重塑、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商业商务活力再造,让四川北路街区焕发新生,蝶变归来,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尽现都市烟火气,文化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