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信息来源:
22岁、239毫升、虹口区第18例、上海市第593例、全国第15984例。这些数字在研究生小浩的身上闪烁着生命的光辉。
9月12日,经过近4小时的采集,22岁的研究生小浩(化名)成功捐献了239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上海市第593例,虹口区第1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愿意!”
小浩第一次毫不犹豫地说出“我愿意”,发生在两年多前造血干细胞入库的时候。
2020年底,小浩看到了一条学校红十字会和虹口区红十字会联合招募造干志愿者入库的推送。小浩了解到,非血缘关系捐献造血干细胞是通过外周血采集的方式,不会对捐献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却能拯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平时在学校积极从事志愿工作,乐于帮助他人的小浩,在了解过相关情况后,立刻决定报名参加。“入库后如果幸运配型成功的话,能够挽救别人的生命,这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我很愿意!”
2023年8月,小浩接到初配型成功的电话,当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有捐献意愿时,“我愿意!”电话这头的小浩依然没有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跨越两年多的两句“我愿意”,就这样燃起了一位患者的生命火种,牵起了一场极为难得的生命续航。
“我们支持!”
“接到配型成功消息的时候,先是有点惊讶,之后就感到非常开心。我觉得这是给自己的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让自己拯救他人、帮助他人的机会,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
对小浩来说,配型成功的心情关键词是“幸运”和“开心”。那对家人来说呢?
“我们支持!全家人都支持!”专程从江苏家里赶来的小浩妈妈,语气温柔,关切的目光全部落在积极为采集做准备的小浩身上。
“其实一开始还是有担心的,毕竟我们最在乎的就是孩子的健康。但是他非常认真地给我们解释整个流程,还有工作人员为我们耐心讲解,最重要的是,这是能够拯救别人生命的善事,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小浩妈妈坚定地表示。
九月正值开学际,为了准备采集,小浩需要提前四五天住院,逐步完成高分辨、体检等步骤。学校和市、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积极帮助小浩协调,十分关注每步流程,全程陪伴在小浩身边。来自大家的支持,也是小浩的力量来源。
在大家的陪伴下,小浩顺利完成了采集前的流程,面对打完动员剂后腰酸背痛、发低烧等正常范围内的不适反应,小浩也十分积极地调整。
当天,市、区红十字会的相关负责人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向小浩颁发了荣誉证书、荣誉奖牌和感谢信,表彰小浩挽救他人生命的善举,向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致敬。区红十字会后续将继续对小浩进行跟踪随访和长期的关心慰问。
因为造血干细胞捐献采用“双盲原则”,捐受双方信息都要保密,小浩只知道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用于救治一名“90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面对这位不会相见的“有缘人”,小浩希望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希望这次的捐献能够真正地帮到你,也希望你能够恢复健康,重获新生!我也想对其他的入库志愿者们说,勇敢地去做吧,这对我们来说其实就是一件小事,但是能够真正帮助到很多的人。我觉得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面前的小浩眼里有光,笑意盈盈,在这场为生命的续航中,他的奉献与爱心是给予受赠者重新起航的“新燃料”,希望健康与重生就是那神圣的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