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7
信息来源:
古朴的崇明特色土布,配上俊秀的书法,点缀以六边形的祖母花园拼布,就构成了一幅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手工缝制书画作品《美哉我瑞虹》。
这幅一人多高的作品是嘉兴路街道妇联特色品牌“女红坊”的16位志愿者们用一个月的时间,一针一线手工缝制而成的。
女红坊领衔人苗秀介绍,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团队从9月初便策划启动了此次手缝书画活动。先由红叶书画院的曾宪仁老师以书法形式,围绕“环瑞虹美好嘉园”主题创作诗词,再由女红坊的志愿者们认领字样和其他装饰素材,分头缝制。
除了每周的团队常规活动,平日里,志愿者们各自宅家进行手工缝制,并实时拍照发到工作群汇报完成情况,苗秀和几位手缝“老法师”负责最终将缝好的字样、图案拼接成画。
“这些图案代表了瑞虹的地标性建筑星星堂、月亮湾、太阳宫,而这里牵着手的大人小孩象征着人民城市理念,这也能让整个作品更具人文气息。”苗秀指着作品底部告诉记者,这里还绣上了“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字样,凸显了此次活动的红色主题。
目前,女红坊共有16位成员,除了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切磋,他们每年还会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除了制作艳丽精美的绣品,她们会用废旧衣物制成健身球,送给养老院的老人,还为老人们精心制作了含隔离防护层的布艺口罩。
一位困境家庭的志愿者说:“加入‘女红坊’团队后,我有了目标和方向,生活变得很充实、很开心。”
女红坊的志愿者大多是虹口“老土著”,还有不少环瑞虹地区的居民,他们亲眼见证着昔日的棚户区虹镇老街华丽变身为现代化社区瑞虹新城。
在这里,多个大型高档居住区拔地而起,去年开放的太阳宫成了“网红打卡地”,附近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市民驿站、学校等公共服务场所和活动场所,瑞虹新城“15分钟生活圈”日趋完善。
近日,虹镇老街公交枢纽站的建成投用,使得太阳宫这一大型商业体周边形成公交、地铁换乘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结束了老街多年不通公交的历史。
79岁的王翠玲是女红坊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她说:“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的,参加女红活动既能丰富自己的生活,又能在社区发挥一点余热,感觉自己变年轻了。”
“大功惠民润嘉兴,美梦成真见新城。瑞风萦绕星月灿,虹彩伴随太阳升。”诚如诗中所描述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