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玛沁联络小组牵头组织县人大、政协领导及部分代表委员赴江浙沪开展乡村振兴“三交”专题学习考察活动

【系统管理部 信息时间:2025-04-27 阅读次数:

为深化沪青对口支援,推动玛沁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近期,援青玛沁联络小组牵头组织县人大、政协领导及部分代表委员,赴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开展乡村振兴“三交”专题学习考察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技术赋能、产业联动、数字融合”三大方向,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剖析、合作对接,系统学习江浙沪地区在现代农业、数字治理、生态转化等领域的先进经验,为玛沁县破解高海拔牧区发展瓶颈探索新路径。

image.png

在为期八天的行程中,考察团先后走访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松江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实地观摩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与无人机植保技术应用场景,针对玛沁高寒牧区草场监测、牦牛疫病防控等痛点问题与技术团队进行深入研讨,为玛沁生态脆弱区草场保护积累技术方案。在杭州考察时,重点考察临平区双桥村“红色研学+农旅融合”模式、新宇村“盒马村”供应链体系,以及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学习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先进经验。在南京佘村、不老村等示范点,实地调研“古村活化”“生态修复+数字治理”等创新实践,为玛沁县盘活红色资源、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参考。

此次考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立足资源禀赋、强化科技支撑、激活内生动力。上海“全产业链科技赋能”的发展理念,浙江“数字治理重塑乡村生态”的治理智慧,江苏“生态修复与产业振兴双赢”的实践路径,为玛沁县突破“高海拔、高寒、高生态约束”提供了破题思路。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他山之石”转化为玛沁实践,借鉴双桥村“红色IP+生态资源”开发模式,推动格萨尔文化遗址与生态牧场联动开发;引入龙尚村“社群共创”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玛沁牦牛、藏毯等特色产品品牌打造;依托长三角电商资源,拓展玛沁牦牛肉、乳制品等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借鉴不老村以“康养+”构建生态资源转化闭环,探索玛沁高寒地区康养产业与藏医药文化结合路径;参考龙尚村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一图管全村”的模式,为玛沁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协同推进提供可复制方案。

下一步,援青玛沁联络小组将以此次考察为新起点,重点从三方面推动成果转化。一是建立“技术适配”长效机制,联合上海高校科研团队开展高原适用技术攻关,探索无人机草原保护、智能分拣等技术应用;二是深化“产业协作”链条,依托上海对口支援消费帮扶,推动玛沁特色产品进驻长三角高端市场,同步探索“牧光互补”“冷链物流”等新型业态;三是强化“人才共育”模式,选派骨干力量赴沪浙跟岗实训,邀请长三角专家团队驻村指导,培育一支“懂技术、善经营、能带富”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通过双向赋能、精准发力,奋力书写沪青对口支援助力玛沁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