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共融新实践
近日,青海省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学"沪果‘三交’促融合 联合教研助成长"校本教研交流团跨越山海,赴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开展深度研学。此次活动得到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虹口区合作交流办及虹口区教育局大力支持,旨在通过理念碰撞、资源共享,构建沪果教育协同发展新范式。
智慧教育启新思
华师大一附中校长袁芳、党总支书记王新率团队热情接待。交流团沉浸式体验该校"智能教育新生态":物理实验室里,DeepSeek大模型辅助的分子结构可视化系统让抽象概念跃然眼前;化学创新工坊中,AI传感器实时监测实验数据,精准生成学情分析报告。该校"问题链驱动+项目制学习"模式尤为亮眼,如《粗盐再提纯》示范课上,学生化身"水质工程师",通过AI模拟系统优化提纯方案,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结果更激发深度探究。果洛教师惊叹:"当我们的孩子还在练习试管夹规范时,上海学生已用尖端仪器解析微观世界,这是教育理念的代际跨越!"
教育革新见真章
示范课堂成为教研爆点。执教教师融合传统实验与数字技术,构建"三维评价体系":AI实时捕捉学生实验操作,生成个性化学习图谱;VR模拟危险实验场景,突破教学安全限制;课后推送定制化学习包,实现"教-学-评"闭环。大武民族中学赛俄尖措老师感慨:"这样的课堂是思维觉醒的催化剂,学生眼中闪烁的是科学探索的光芒,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
沪果携手谱新篇
活动尾声,两地校长互赠象征民族团结的礼物。柳毅校长(上海援青干部)表示:"此次交流不仅搭建起教育互通的桥梁,更将上海‘双新’改革经验、智能教育成果引入高原,为果洛教育注入创新基因。"华师大一附中袁芳校长回应:"教育帮扶不是单向输出,果洛学子坚韧求学的精神,也激励我们探索更普惠的育人模式。"
此次沪果教育对话,是上海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西部、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创新探索。未来,双方将深化"云端同步课堂""AI教研平台共建"等项目,让智慧教育成果惠及更多高原学子,共绘"沪果一家亲,桃李满天下"的育人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