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年轻有活力的80后,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始终坚守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不退缩。他们,是一支青年突击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守土有责的精神、耐心细致的服务,为居民就医配药筑起健康守护。
广中路街道老年人数多、老龄化程度高,就医配药需求十分突出。为保障封控期间居民医疗应急服务,成立了街道医疗保障组,制定了“广中路街道封控期间就医问诊流程”,为居民提供24小时全天候线上问诊、专车送医、代配药等服务,为社区居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医疗保障组共有工作人员近20人,包括区机关下沉干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等。胡菁作为医疗服务组小组长,每天负责接收居民区提交的就医预约申请,协调街道专车、就医保障出租车以及处理紧急情况,经常忙到半夜。她与丈夫疫情期间坚守一线工作,一个多月没有回家,顾不了小家,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事务中心负责人沈思婷作为配药组小组长,每天负责配药需求统计汇总、安排志愿者配药,克服自身的身体不适,全力保障居民区的配药需求。区机关下沉干部董钊,参与夜间线上问诊,认真回答每一条紧急就医需求,非常忙碌。
自医疗保障组3月成立以来,工作累计时长达1056小时,帮助解决医疗问诊近1200例,完成代配药4900余单,实实在在解决了封控期间居民寻医问药的“燃眉之急”。
爱心助力 孕妇顺利就医产检
“灵新小区一名怀孕7个月的孕妇连续2天未有胎儿胎动,急需外出产检查胎儿情况,能不能帮帮她?”4月13日一大早,街道医疗保障组工作人员接到紧急来电,称社区内一名怀孕28周的孕妇急需救助。
随即,医疗保障组工作人员与灵新居民区工作人员联系,了解到该孕妇准备前往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产检,但该医院须提供48小时以内核酸阴性报告,而该孕妇核酸报告已超48小时。
医疗保障组坚持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一边安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电话连线孕妇问诊,一边与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沟通,由居委当场为孕妇做抗原测试,确认阴性后为其开具紧急就医出门单外出就医。
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居委会的接力协作下,该孕妇被及时送往医院进行了救治。据悉,经医院检查救治,孕妇腹中胎儿胎心胎动正常。为此,孕妇及家人特致电居委会,感谢街道医疗组所有工作人员的帮助。
专车服务 保障重症患者就医
3月下旬的一天,街道医疗保障组工作人员接到求助电话,“母亲为一名尿毒症患者,一周要做3次血透,血透一旦停断后果不堪设想。因为疫情反复,原本治疗的医院实施闭环管理,同时,母亲所在的楼栋处于封控状态,请求如何外出血透?”
得到消息后,医疗保障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沟通并将该病人的个人信息、病情描述、医疗需求等信息上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安排患者去第四人民医院进行血透。
因患者就医当天预报有大雨,为保障这场“接力”的精准高效,医疗保障组工作人员与金属居民区工作人员成立临时“爱心接力”保障组,提前联系街道就医专车,于次日早上6点半在患者小区门口等候。当天,医疗保障组工作人员和居委干部冒着倾盆大雨,将患者准时送往第四人民医院进行了血透并接回家。
专人对接、专车接送、精准服务,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封控期间居民的紧急就医需求。
爱老助老 全程陪同独居老人就医
4月10日下午,医疗服务工作微信群内收到一则问诊求助,“广灵居民区一名72岁独居老人感冒近一周,吃了药未见好转,半夜拉肚子导致全身乏力。该老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目前已昏睡了一天,邻居、居委担心老人情况,请求协助转诊。”街道医疗保障小组得知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沟通联系定点医院。由于该老人儿子常年在外地,看病无人陪同成了又一难题。在与老人儿子沟通联系后,医疗保障组联系街道专车赶往老人家中,安排志愿者陪同老人前往医院就诊。
当晚7点,志愿者陪同老人进入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挂号并垫付了医药费,陪着老人耐心等待核酸报告结果。半夜10点多,老人进入诊室接受诊疗。病毒无情人有情。老人吊完点滴病情逐渐稳定,那时已是凌晨1点多,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平安回到了家,志愿者仍不忘提醒老人按时吃药、注意安全。
在这场疫情防控大仗硬仗中,医疗保障组的青年同志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积极投身医疗救治第一线,为守护广中辖区安宁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值“五四”青年节。医疗保障组的青年同志们将大力弘扬五四精神,砥砺初心使命,以再接再厉、坚持到底的优良作风,顽强拼搏、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