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服务云平台 /服务动态

解码魔都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迈向“全面建成”新阶段

信息来源:上海虹口 发布时间:2022-11-24 【阅读次数:

百公里外实现集装箱装卸远程操作、国际航行班轮保税LNG加注服务“中国首单”完成、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0%以上、“智慧机场”建设提速增效……这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迈向“全面建成”的生动实践,也是全球供应链的中国服务商应对风险挑战寻求新路径的创新探索。



11月22日至24日,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的航运航空头部企业、国际组织、知名专家代表齐聚一堂,以绿色、智能、韧性为关键词,共谋未来国际航运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绿色“变奏”激发创新


连续12年蝉联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的上海港,正在上演绿色“变奏曲”。

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已达到50%以上;船到船同步LNG加注服务实现常态化运营;约97.95%的营运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岸电泊位占比达到79%;上海港全港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能力全面提升……上海港正在成为越来越清洁、节能、高效的现代化枢纽港。

论坛上,专家分享了一组数据,正是港口迈向绿色转型的重要原因。

2021年全球航运业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达到8.33亿吨,同比增长4.9%。为减少排放,国际海事组织敦促所有船舶到2050年实现50%的减排目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也呼吁全球航空业在2050年达到净零碳排放。当前,包括上海港、上海机场、中远海运、东方航空在内的我国航运、航空物流企业,正在积极寻求破解路径实现“双碳”目标。

论坛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表示,发展绿色航运,上海坚决扛起这一重要使命,全力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和突破攻坚作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推动绿色航运率先发展、率先见效。

绿色转型是压力,更是动力,在航运物流、装备制造等领域不断激发出创新成果。

10月25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中远海运中石油国事LNG运输项目建造的6艘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首制船“少林”号,在位于上海的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这是沪东中华深耕LNG产业25年,完工交付的第40艘LNG储运船。航运企业和造船企业携手推动绿色转型,也抓住了航运市场绿色发展的重大机遇。
与沪东中华造船同处于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的江南造船,也正在探索二氧化碳运输船、氨燃料动力船的预先研发,为未来市场开发做好准备。

数智引领提档升级


数字化正在重塑航运业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组织形式和运行秩序,全球航运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其中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

比如,近期,备受关注的洋山智能重卡顺利启动了“减员化”运营测试,上海浦东新区在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率先实现立法突破,“科技+法治”双轮驱动让洋山智能重卡“无人化”运营又迈进了一大步。这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建设辐射效应的一大延伸。

数智赋能还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今年9月3日,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启用,集装箱空箱可通过水、公、铁等多种路径运输到长三角区域以及长江流域港口,缓解企业用箱难题,进一步增强上海港作为国际航运枢纽的资源配置能力。“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太仓港分中心”空箱调运模式已率先启用,上海港将太仓港视为本港空箱服务延伸区,提供两港空箱一体化服务,全力纾解企业用箱压力。

华为公路水运口岸智慧化业务首席技术官岳坤表示,华为将利用全球领先的ICT技术助力港航企业的数据中心建设和网络建设,构筑全栈安全的数智基座。此外,华为还将携手客户、伙伴打造智能水平运输等领先方案,在智能航运和智能船舶领域持续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与老百姓出行更加贴近的航空服务也在进行数智升级。中国东航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德华在论坛上介绍了东航的“超级承运人”计划,即指具有全球卓越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一流航空运输企业,是积极构建民航生态圈、全面参与全球化合作的旗舰级运输服务企业。智慧航空是打造“超级承运人”的实施路径之一。智慧航空让航空公司实现全场景数字机坪、飞机全流程智慧体检和全时全域空地互联的智慧运行,让旅客可“一步到位”购票选座,在线轻松办理值机,把行李交给自动分拣机器人后,全程无感通关,轻松候机。

“智慧机场”的建设也在提速增效。上海机场实施数字孪生机场工程,深入推进“超级大脑、数据总线、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具备“态势感知、优化处理、智能交互和实时决策”能力的智慧机场,有效提升了虹桥、浦东两场的运行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增强了安全保障能力,旅客在机场可以便捷舒适地享受服务,安全高效地搭乘班机。

强化韧性供应全球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489万标箱,同比实现了正增长,总量继续领跑全球。这正是挑战与风险面前保持韧性的重要体现,再一次向全球展现了重要枢纽应有的硬核实力。

韧性来自广阔的运输网络、丰富多样的运输组织模式以及各方的协同配合。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于福林表示,为提高供应链、产业链韧性,上海协同长三角加快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完善畅达韧性的航运集疏运体系,全面提升航运服务功能和品牌影响力。

在生产和运输一线,不少生动案例是这种韧性的最好证明。

江苏常州横林镇是中国“强化木地板出口基地”,全镇共有130多家终端生产企业和300多家配套企业,其中很多是体量不大的中小企业。以往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至上海港出口的横林镇木地板遭遇了物流不畅,企业生产面临困境。中远海运采用水水中转与铁路联运的“双通道”模式,有力缓解了公路运输阻滞对横林镇木地板供应链带来的影响。

中远海运集团、上海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密切联动,发挥多式联运优势,还通过“陆改水”推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大幅增加水路运输路径,为美的、隆基、博世、苏美达等机电、电子产品、家电、光伏、钢材等各领域企业外贸出口,以及上汽、佳农等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水果、高端制造设备、电子元器件等进口提供了航运物流保障。


多式联运作用的发挥离不开集疏运体系的扩容、加密和升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仍在不断优化调整集疏运体系,充分利用上海港优势,加快水路业务通道的开拓,整合长江码头、水运资源,同步发力海铁联运,确保集疏运通道的始终畅通。比如,推动科技创新助力生产保畅,开发上线了航运和航空货运的电子通行证,推动船舶进出港报告、通关无接触办理等便利举措,全力保障物流供应高效。

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对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让供应链管理发生重大变革。构建安全、敏捷、韧性的供应链成为经历疫情阵痛后的各方新共识。上海将始终以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目标,筑牢“硬件”基础、完善“软件”服务,切实增强航运业安全保障能力。

编辑:张恺霖

资料:新华网